市场监管总局、中消协提示:别信普通食品“保健”“治病”宣传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 近日,保健市场监管总局、市场示别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提示,监管提醒广大消费者,总局中消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,协提信普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,通食不要盲目相信此类宣传。品治 近期,病宣有些网购平台不法商家把普通食品包装成“保健酒”“增高粉”“瘦身咖啡”,保健甚至宣称鱼油、市场示别代用茶、监管蓝莓、总局中消氨糖软骨素、协提信普红曲胶囊等产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效。通食个别品牌打着“营养师”“知名专家”旗号推销保健品,品治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。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,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、药品有着严格区分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、说明书,不得含有虚假内容,不得涉及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。保健食品不是药物,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。同时,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广告法》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也严令禁止对食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。消费者既要防范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,又要防范食品冒充药品。一方面,不法商家为兜售普通食品,刻意模糊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、药品界限,明示或暗示普通食品具有保健功能或功效,比如在市场营销环节通过口头宣讲、微信群、宣传册、直播间话术等大肆宣传功效,炒作“养生”“天然”“调理”“减肥”等概念。另一方面,不法商家为兜售保健食品,通过虚构科学实验、营养指导、专家背书等方式,夸大功效或者宣传具有“降血压”“抗癌”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效。 消费者选购声称具有健康功效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时,要认清、认准产品包装标识是普通食品、保健食品还是药品。购买保健食品要认清“蓝帽子”标志,依据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按标签、说明书的要求食用。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备案信息可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。网上选购保健食品,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,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、微信群、小程序等推销信息。线下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、超市、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,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。(鞠闻)
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『MODAMURI美末』品牌启幕在即,开启材料美学与生活方式的融合之旅
- 医生4小时大营救跑赢“死神” 救回多器官出血男子
- 分散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
- 羊毛在她手里千变万化 玩偶、动物、摆件信手“戳”来
- 朝哪发力?怎样落地?“人工智能+” 加出怎样的未来
- 网购芒果因疫情等原因延误腐烂 消费者该不该获赔?
- 湖北荆州:消费体察活动开进网络直播间
- 新春大扫除实木家具养护常识
- 空气能热水器成家用热水器市场的一大新兴力量
- 泉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八次主任会议
- KRAFTON将参加2025年科隆国际游戏展
- 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两家山寨“鲍师傅”
- 李雪琴方回应被实名举报:法院见
- “四多、两大”——青岛华谊家具领秀青岛国际家具展
- 医生4小时大营救跑赢“死神” 救回多器官出血男子
- 集美有个“机器人超市” 展示国内智能制造业高水平
- 2017年上半年全国城轨交通运营里程达4400公里
- 拉涅利:大家振作起来!
- 《捞女游戏》已发售!优惠价29元 Steam好评如潮
- 2022年丽水特色产品伴手礼评测结果揭晓
- 搜索
-